close
html模版清明節,怎能錯過這些知識點?
今年的清明節為何不是4月5日?清明節是怎麼來的?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瞭解傳統文化、接觸生命教育的好機會哦,清明有哪些教育孩子的切入點?作為言傳身教的傢長怎能錯過這樣一個潤物無聲的機會?快來看看教育小新為您整理的巧用清明漲知識吧。

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,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。因為是節氣,所以清明不是固定的哪一天。一般情況下,冬至後的第108天即為清明。冬至是在12月22日或12月23日,導致清明節時間也有所變化,有的年份是4月4日,有的是4月5日,所以今年的清明節不是4月5日,而是4月4日喲!

清明節,又叫踏青節,是中華民族的祭祀節日,與端午節、春節、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。

講清明的傳說

清明由單純的節氣演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,與寒食節有關。春秋戰國時代,重耳流亡出走。在流亡期間,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,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瞭。隻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,一直追隨著他。其中一人叫介子推。有一次,重耳餓暈瞭過去。介子推為瞭救重耳,從自己腿上割下瞭一塊肉,用火烤熟瞭就送給重耳吃。

十九年後,重耳回國做瞭君主。想要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,介子推卻不願意,背著母親躲在綿山。最後隻好火燒綿山,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來,但火燒三天三夜至熄也不見其出來。重耳上山發現,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,已經死瞭。

重耳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。在山上建立祠堂,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,曉諭全國,每年這天禁忌煙火,隻吃寒食。

第二年,重耳領著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隻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,綠枝千條,隨風飄舞。晉文公重耳望著復活的老柳樹,像看見瞭介子推一樣。他敬重地走到跟前,珍愛地掐瞭一下枝,編瞭一個圈兒戴在頭上。祭掃後,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“清明柳”,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。

後來,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,漸漸的,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瞭,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,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,清明之日不動煙火,隻吃涼的食品。

給孩子上一堂生命之課

提到清明節,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及的話題,那便是“生”與“死”。

適時地對孩子進行“死亡教育”,讓孩子理解什麼是祖先,什麼是“永遠離開瞭”,很有必要。

第一階段:0-2歲嬰幼兒沒有確切的死亡概念,認為死亡隻有“在這裡和不在這裡”、“有和沒有”的區別,對於“死亡”,孩子有分離或者剝奪的情緒感受。這個階段,傢長可以用一些比喻擬人的方法解釋“死亡”,比如可以把孩子心愛的玩具比喻死亡,玩具壞瞭,沒法恢復瞭,就是死亡瞭。

第二階段:2-7歲幼兒認為死亡是真實的,生者和死者會分離,死者是不會動的。孩子有時會對死亡會產生神奇的想法,比如去世的爺爺會變成天使。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有瞭一定的社會認知能力,這時父母首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,死亡是一件很危險的事,並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意識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
第三階段:7-11歲上瞭小學的孩子已經具備瞭一定的獨立性,開始和成年人一樣會產生悲傷的情緒。這時候他們會認為死亡時不可逆的,死亡有內外在的原因。他們對死亡的恐懼增加,認為死者仍然有生理機能,但死亡是最終的結局。這時候傢長應該正面孩子提出的問題,用科學的角度,讓他們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。可以帶他們去自然博物館,科技館,看看人是如何出生,長大,老去,死亡,平靜地告訴他們,他們就不會害怕,反而會欣然接受。

第四階段:11歲以上青少年把死亡看做是整個生命過程的一部分,且具有個人的意義,他們認為死亡是最終的事情,死者已經沒有生理機能,他們會對死亡感到焦慮。傢長自己一定不要表現出死亡的恐懼,否則孩子也會蒙蒙矓矓地怕死。應讓孩子知道死亡是很自然的事,死瞭就不動瞭、不吃瞭、不工作瞭。

我們應該讓孩子認識到,死是自然的生命現象,是人生的常態。不能深刻認識死亡的本質,就不會真正懂得生命的寶貴與價值,從而更加珍惜自己、他人乃至自然萬物之生命。認識到這些,我們的孩子就不會輕易地自殘、殘害他人的生命,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!

陪孩子一同參與活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

帶孩子祭祖去烈士陵園掃墓

祭祖、插柳枝、吃雞蛋等這些是我們這兒的風俗。讓孩子陪同大人去祖宗的墓地,給逝去的先人磕個頭、敬杯酒,讓他們不忘血脈的傳承。帶孩子去烈士陵園掃墓,告訴孩子他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是多麼的幸福,這一切都是前輩們用熱血換來的,讓他們懂得感恩更加珍惜當下幸福的生活。

帶孩子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生機

清明節是萬物復蘇的季節,小草開始發芽瞭,花兒開始綻放瞭,到處充滿瞭勃勃生機。上面兩個項目多多少少有些沉重,通過觀察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,讓孩子瞭解萬物的生長規律,讓孩子對“生死”這一敏感的話題有個主觀的認知過程。

和孩子一起玩傳統遊戲

清明節除瞭祭奠祖先,還有很多適合孩子的傳統遊戲,比如放風箏,就是古代清明節習俗。古時候,每逢清明時節,人們不僅白天放,夜間也放風箏。而且,晚上放風箏時,會在風箏下或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,像閃爍的明星。古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,還會剪斷牽線,任憑清風把靜電油煙處理機它們送往天涯海角,希望能除病消災,給自己帶來好運。放風箏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瞭解到清明節的習俗,還可以強身健體。放風箏時,寶寶可以極目遠眺風箏的千姿百態,有利於調節眼部肌肉和神經,消除眼睛疲勞,達到保護和增強視力的目的。

帶孩子一起種花養靜電機推薦

在2汽車美容4個節氣中,清明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,所以老早就有“清明前後,種瓜種豆”、“植樹造林,莫過清明”的農諺。這個時候,也正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種花養草的最佳季節。

孩子在參與種植、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過程中,會加強他們對自然的認識。如果爸爸媽媽能夠教育孩子像對待朋友那樣來熱愛樹木、花草和昆蟲等,孩子對生命和自然的愛會增強並植根於心中,並形成一種相互同情相互依賴的情感和責任感。在這種情感和責任感的支配下,孩子會逐漸跟自然融合為一體,從而更好地尋找生命存在的意義。

參考資料:

《死亡教育:如何跟孩子解釋什麼是死亡?》搜狐教育

《如何教育孩子正確看待生死?》多昂寶貝

《看國外如何對孩子進行“死亡”教育》新浪教育

《90%的爸媽不知道怎麼給孩子講解清明節的由來》

《為什麼今年的清明節不是4月5日?清明可以說“節日快樂”嗎?》央視新聞



20709F06DBD7E6DF
arrow
arrow

    jzp737v9j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